全本免费小说网

第11章齐国霸路的开启(第1页)

齐国在管仲主持下的政治军事改革虽然轰轰烈烈,但对于任何改革措施来讲,首先要有充足的财政支持做保障,齐桓公并非不懂这个道理,他曾经担心地向管仲询问财货从何而来。

而管仲对此早已胸有成竹,因为他早就针对齐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设计了一套经济改革的方案。

齐国位于今天的胶东半岛一带,此地丘林众多,又有漫长的海岸线,虽然在农业方面的发展潜力要稍逊中原一筹,不过却坐拥渔盐之利,更有不少矿产资源可以开发;此外,四通八达的水陆两路交通也便于货物的运送流转。

正如《尚书·禹贡》中对胶东半岛的描述:

“嵎夷既略,潍、淄其道。

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

厥贡盐絺,海物惟错。

岱畎丝、枲、铅、松、怪石。

莱夷作牧。

厥篚檿丝。

浮于汶,达于济。”

这一段略显古奥的文字,说的正是齐国的地理环境和特征。

海渔业十分发达,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优势,管仲确立了优先发展手工业的国策——单单把商贾吸引到齐国来还不够,还需要让他们看到此地有利可图。

首先,将采矿业和制盐业收归国有,“销山为钱,煮海为盐”

,开矿冶铁、晒海煮盐可以允许私人开采,但必须由官府专卖,不准私人贩卖。

这样一来,原本掌握在贵族甚至商人手中的盐铁贸易被牢牢地把握在了国家手中,从根本上控制了齐国的经济命脉,通过垄断,获得了高额的利润。

其次,大力推销齐国的土特产品,“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

,“皮币玩好,使民鬻于四方”

,同时给予来自四面八方的行商坐贾以减免税收的便利。

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面对如此优惠的政策和丰富的产品市场,商贾们自然闻风而动,很快就挤满了临淄城,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盛景。

为了将大量的商人吸引到齐国,管仲还想出了一条堪称空前的妙计。

管仲为相后不长时间,临淄的国人惊讶地发现,在临淄城最繁华的街道两侧盖起了大片的房屋,每到晚上,就有无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女逡巡其中,她们或倚门卖笑,或浅吟低唱,整条街上灯红酒绿,几乎彻夜不眠,把个临淄城装点得热闹非凡。

所以说临淄城夜市十分繁荣。

孔夫子当时还没出世,因此也没有什么满脸严肃的道学家出来跳脚大骂伤风败俗。

齐国国人在惊讶之余,也只是觉得偶尔有些吵闹而已。

不过有见识的人很快就发现,自从这些被称为“女闾”

的官营风月场所开张后,临淄城内忽然多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人,简直达到了摩肩接踵、挥汗成雨的地步,而齐国的金库,也日渐充盈了起来。

国家富强了起来。

管仲不愧是一个思维开阔的改革家,他居然能够想到通过开设风月场所来增加财政收入的妙计。

根据清代学者褚人获所著笔记《坚瓠续集》的记载:“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教坊花粉钱之始也。”

管仲堪称是这一古老行业的创始人,后世的瓦舍勾栏之中,多有供奉管仲神像者,管仲也就逐渐演变为青楼妓馆的行业保护神了。

其实对于管仲而言,开设风月场所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广开财源,更重要的是,这可以招徕大量的外地人,有了人员的流动,就有了经济上的交流。

也更有利于齐国经济的发展。

曾经做过商人的管仲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他在临淄开办了七处市场,吸引了各地的商人,又用风月场所让他们流连忘返。

为了应付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的局面,管仲还下令铸造钱币。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拖油瓶

拖油瓶

拖油瓶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其他小说,并且已经更新到最新章节第34章第34章版权归原作者银发死鱼眼所有江伽,市井屁民一个,家里经营街边小饭馆一间。这天店里来了两个特别的客人,他们容颜英俊,气场强大,摁进电脑...

明末称雄

明末称雄

一个穿越者的明末奋斗史,从小小武生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开国武皇。时间从公元一六三九年开始,这一年,是大明崇祯十二年,张献忠降而复叛再起于谷城,李自成蛰伏两年重出于商洛,吴三桂刚被擢为宁远团练总兵。明清最关键的一役,历时三年的松锦大战也才刚刚开始。一个小小武生穿越明末,重整山河,再建汉家帝国。镇戍营兵小兵伍长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提督...

外室之妻

外室之妻

顾铮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正因为勾搭未遂而挨板子。后来又被庶娘作的没有办法,哪怕那个男人看不起自己,只好咬牙嫁了。她觉得在这个世界她是女配的命,所以活的循规蹈矩恪守本份。结果,男人一转眼变成了公爵府的外...

红楼之庶子风流

红楼之庶子风流

现代医生贾宗过劳而逝,穿越成红楼梦中最没存在感的庶子贾琮。...

带着老公儿子穿年代

带着老公儿子穿年代

一场地震,让江山山原本衣食无忧的一家三口穿到了缺衣少食的年代。aaaa  左边是怀中嗷嗷待哺的儿子,右边是他们一家三口即将面临着黑户这个问题。aaaa  小两口同时望天,想破口大骂。aa...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