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免费小说网

可否引路(第1页)

河东孟氏,赫赫百年显族。

但,相较于其他百年士族,河东孟氏的家族命运则有些特殊。

提起如今的河东孟氏,便不得不追溯魏朝那落满黑灰战火余烬与沉沉森白骸骨的历史。

曾经的魏朝承汉室天下,坐拥中原十三州,四方胡蛮,莫不臣服。

但在第五任皇帝魏愍帝意外崩逝后,新君年幼,主少国疑,八方亲王相继问鼎,并各引北方胡族为援,兵燹逐起,酿至五胡乱华之祸,进而神州陆沉,中原萧条,白骨涂地。

大批士族率宗族、乡里、宾客、部曲,南渡江左,以避祸乱,史称衣冠南渡。

其中琅琊王氏与河东孟氏护幼主南下,先驻永嘉,后定都临阳,重建政权,并以淮水、长江为防,以御北胡。

时魏朝所据疆域,不过扬、荆、江、湘、交、广、豫、徐八州而已,国土沦丧,故土难返。

在此过程中,自然属琅琊王氏与河东孟氏两族厥功甚伟。

但,比起当时琅琊王氏几乎举族南下的情状,河东孟氏还遗留大量宗族、部曲于长安,以守魏室宗庙,后皆为胡族所害。

是故,河东孟氏便不敌琅琊王氏,初显衰势。

后孟聿秋的父亲征西将军在收复益州之战中战死,孟聿秋的母亲追随而去。

河东孟氏之梁柱于朝夕之内毁塌,再无人执权柄,一时沦为衰门,各士族纷纷避之不及。

而当时,孟聿秋年才十五,上有一姊,下有双弟一垂髫、一襁褓,可谓门庭惨凄。

眼河东孟氏将如滚滚东水般去而不返,孟聿秋以他尚且稚嫩的双肩,再度撑起了河东孟氏的荣耀。

次年孝出,孟聿秋入仕,先后历秘郎、临川内史、会稽内史、江州刺史、侍中,再到如今以右相之尊掌尚权柄,所费不过十三年而已。

河东孟氏,也再一次跻列第一流士族。

孟聿秋过人的政治才能、卓尔的才学品行、超拔的处世之智都可见一斑。

确实是最值得“拉拢”

的权贵,原主的选择倒是没错,谢不为想。

只可惜,用错了方式。

孟聿秋的长姐本与颍川庾氏早有婚约,但在孟聿秋的父亲战死后,颍川庾氏便退了这门亲事。

后在谢翊牵线之下,孟聿秋的长姐嫁给了谢楷、谢翊的堂弟,也就是谢不为的堂叔谢宁为续弦。

原主便借着这层关系,故作熟稔地去接触孟聿秋,也许是因孟聿秋为人太过和善,即使面对的是已然声名狼藉的原主的纠缠,也能始终落落礼对,不露任何不耐或厌烦。

但原主并未察觉到这是孟聿秋本身的待客之道,相反,还以为孟聿秋已是同意与之相交,便天真地将所有打算和盘托出,还对孟聿秋许诺道,若是他为谢家主,定为河东孟氏之辅弼,届时两族荣辱兴衰皆为一体。

孟聿秋没想到原主竟有此“志”

,只能婉而拒之,但也并未将原主的想法宣私于众。

在谢不为来,孟聿秋的态度已足够明了,孟聿秋此人,是绝不可能为原主所用了。

但不知怎的,原主还是不肯放弃。

当年孟氏暂衰之时,被退亲的不只有孟聿秋的长姐,还有孟聿秋自己也为清河崔氏悔婚。

不过,孟聿秋并未如他长姐般再寻亲事,而是一直独身至今。

如此也算罕事,流言揣测自然不少,各种说法皆有,又因魏朝权贵之中,好男风之事实在稀松平常,故与太子一般,孟聿秋也未逃过断袖分桃的传言。

原主显然信以为真,竟然寻着机会向孟聿秋自荐枕席。

孟聿秋自然没有接受,且显不悦,不过,还是压下了此事,只教人将原主送回谢家后,将此事委婉地告知了谢翊。

谢翊初闻大惊,匆匆归府告诫原主不可自轻。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开个门

开个门

感谢冰一柔的超棒封面国家级恐同药剂师vs戏精领主舒展你们穷,还吸毒众领民不,那叫精力药剂,我们没了什么都不能没了它舒展所以我来到这里的原因就是帮你们建设领地,还得帮你们戒毒吗众领民不知道你在...

摸金:我当寻龙魁首那些年

摸金:我当寻龙魁首那些年

我叫陈平,祖上有钱有势。没人知道从爷爷那一辈起,我们家发家的秘诀就是靠着摸金倒斗得来的。不过九十年代初期,我爷和我爸摸了一次大墓,丢了一双手回来,那时候我们家开始洗白,并且勒令我这辈子不要在去碰这一行。于是,我在武功县开了一家专门倒腾古玩的寻龙古玩店,本以为安逸一辈子,却没想到,一枚摸金符的出现,让我重操旧业。而当我想再次金盆洗手,却惊骇的发现,我的一只脚已经踩进了这泥坑中,拔也拔不出来了...

天下之师[快穿]

天下之师[快穿]

圣人,帝王,教父而你,则会是他们最敬爱的老师。修真界系统我有拳法五百,剑法三千,还有锻体之术,你想创立什么宗派林寻合欢宗。古代官场系统我有诗词歌赋,七言律诗,八股神文,...

穿成反派的病弱同桌

穿成反派的病弱同桌

大胆开个预收穿成病弱反派的未婚妻以下是本文文案穿成男主无c文中不配拥有姓名的反派病弱同桌,身娇体弱一步三喘的覃莳得到了一个学习系统。努力学习可续命,可惜系统十分抠门,覃莳头悬梁锥刺股却依...

宓皇后本纪

宓皇后本纪

新朝轶事汇编高祖好美妇宓后,原适虞国公陆,因罪得出,恰遇高祖微时,结为伉俪。郦氏,成后主妃也,为高祖所获,嬖之。旋高祖西狩灭赵,纳赵太后姜氏。高祖提剑芟群雄,于所平诸国后妃,入侍者众,独姜郦二妃承恩甚隆。国初定,高祖立卫氏为椒宫,姜氏与郦氏为东西二宫。三宫皆是再醮之妇,古今无匹。时人略有阴刺,高祖闻之不以为非,戏题今日能为天贵子,盖因三凤蔽日功之句,以表怜爱。...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